天麻栽培技术
天麻属兰科植物,无根无叶,既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份,也不能靠光合作用自身合成营养物质,要靠蜜环菌分解吸收木材中的养份来供给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人工栽培时,须先培育好蜜环菌菌材后,再将天麻的种麻下种到蜜环菌菌材上,蜜环菌菌索前端的幼嫩生长点(黄白色)突破天麻块茎的表皮侵入皮层,把从木材中吸收来的养份供给天麻块茎生长。以下分菌材培育、天麻下种、采收加工和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等几个主要环节介绍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
一、 菌材培育
1、季节安排:蜜环菌的菌材培养一般在4月至9月中旬内均可进行,原则上以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间天麻下种时,在菌材上能长满蜜环菌的菌索即可。但低海拔地区在7-8月气温超过期30℃以上时既不适宜培养菌材。同时硬杂木或较粗的宜早培养,软杂木或较细嫩的树木可稍迟培养。
2、菌材准备:菌材除松、杉、柏、樟等树种外,其他杂木均可,尤以栓皮栎、麻栎、桦树、枫树等最为适宜。砍树适期以下窖培养前10~20天左右为宜,在6月至8月份也可边砍树边断筒点种下窖,因为蜜环菌有一定的寄生能力,活菌材点种水份足,蜜环菌成活快,而且不易感染其他杂菌。树木直径以5-10厘米粗,断筒时以50厘米长为宜。直径5厘米以下的细枝可砍成10厘米长的短枝,菌材培养时均匀摆放在粗菌材周围。目前栽培中一般按每平方米(或窖)用菌材8-10根(20-30公斤)、短枝80-100根左右(7-10公斤)。除此以外,还应按每平方米(或窖)准备阔叶树(米橡、栓皮栎、板粟等为佳)落叶2公斤,在菌材下窖培养的前一天以清水浸湿(手捏出水)后备用。
3、场地选择:天麻栽培场地宜选用荒地、林地或二荒地,忌用熟地、菜园地和原地连栽。以疏松透气的偏酸性沙壤土最佳,不能选用粘性强、透气性差的黄泥土,低洼不易排水的地方也不能选用。栽培场地土壤条件较差的,可用林中的腐质土或青苔代替土壤填充菌材间的空隙和覆盖在菌床的表面,也可人工配制填充土(如3份砂、1份木屑、1份谷壳加水堆制发酵后备用)。天麻喜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中,除场地的土壤条件外,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500米到1800米左右的坡地(10-20度的坡地为佳)。在这个海拔高度内,目前大量人工栽培的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是较适宜的。海拔过低,夏季温度超过30℃在10天以上时将使天麻的产量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后腐烂。海拔过高(1500米以上)的地方,温度低,生长季节短,天麻的产量也不易提高,可采取在春、秋季加盖塑料小拱棚的办法来提高地温,将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以便延长天麻的生长期。但具体在选择场地时应掌握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方宜选向阳地或略有荫度即可;海拔800-1000米的地方宜选半阴半阳处;海拔500-800米的地主宜选阴坡的林地或阴坡中再人工搭设荫棚,越是低海拔的地方,在7-8月的夏季更应注意加盖荫棚的覆盖物,以保证夏季在地表下10厘米的温度不超过28℃。另外,在选择海拔高度时,我国由南向北应视纬度而定,纬度渐高则海拔可渐低,反之应海拔渐高。总之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来选择和改善栽培场地的生态环境以满足天麻的生长。
4、接种下窖;在适宜的季节中,各项原材料准备好,即时将蜜环菌种(按每窖10根菌材用蜜环菌种两瓶)点种在菌材上下窖培养。在选好的场地上挖20-25厘米深、宽60-70厘米,长度不限的菌床。菌床的深度应掌握在高山、阴坡或湿度大的地方宜浅挖;在低山、阳坡或土壤干燥的地方宜深挖。菌床要顺坡地开挖、底部挖松整平与坡度平行,先淋足水,再铺一层2厘米厚的预先浸湿的树叶。在菌材两边用接种斧或砍刀各砍4-5个接种口,将蜜环菌种用手掰成直径2厘米左右大小的块(勿捏碎)放在菌材上的接种口中,然后接种口向两边,平行排放在床中。菌材间距5-8厘米,其间填放预先备好的10厘米的短枝,再在短枝的端头和菌材的两端也紧靠放上菌种块。这样沿菌床长度,一边点种排放菌材和短枝,一边随即用细土(或先备好的腐质土、青苔、人工配制的填充土等)将菌材间的缝隙填满,并使菌材上有2-3厘米厚的覆土。照这样(在第一层上)再撒一层湿树叶,将菌材砍口接种进行第二层下窖。第二层填充覆盖后要在菌材上有15厘米左右厚的覆土,并使菌床表面稍呈龟背形。这种双层平排的下窖方法的优点是成活率高,发菌均匀,但在天麻下种时需翻动上层菌材,较费工。实际生产中也可将点种后的菌材每两根一起呈上下堆叠,在菌床中组成“日”字形格或梯子形格。短枝则放在格子中,这种下窖方法的优点是以后天麻播种时,只需扒开表层覆土和格子中的填土即可在菌材周围及两端头放天麻种,而不需翻动菌材,省工方便。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覆土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土粒要细,要填入菌材间所有的缝隙中,若有未填满的缝隙,就会滋生木霉等杂菌影响菌种成活。整个场地菌床下窖结束后,应在一行行的菌床上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树叶以利保湿,为防大风吹走树叶可稍撒土粒填压,并整理好菌床间的厢沟和场地上的围沟。有白蚁危害的地方还应在围沟沟底下埋施白蚁灵等药剂防止白蚁危害。
以上介绍的是在天麻栽培场地中进行菌材培育,也称固定菌床培育,还可在林中空地上以3-4层菌材(方法与双层平排相同)集中培育好后,在天麻下种季节将菌材挖出搬运到栽培场地进行下窖播种栽培。这种方式称为活动菌床,活动菌床挖地深度可采取地下式(深50厘米)、半地下式(深25厘米)和地上式(也可在空闲屋内)几种进行,具体选择应根据场地土壤湿度及其它条件灵活掌握。另个还有利用杂树枝桠材、木屑、玉米芯等物进行箱栽或塑料袋栽培的,其基本方法大同小异,总之各地应因地制宜,方式灵活,就地取材,充分利用。
5、田间管理:蜜环菌菌材培育期中的管理虽不是日常性的,但在几个重要的培养条件上不能忽视,要适时进行检查和加强管理措施。一是温度,要控制土表下10厘米的温度在15-25℃间,才适宜蜜环菌的生长。夏季若温度达到和超过26℃时即应尽快搭设荫棚或将原已搭荫棚的遮盖物加厚。二是土壤湿度,蜜环菌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菌材培养中,要求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5-75%间才有利蜜环菌的生长,故此要注意干旱时须喷水增湿,但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渍,防止湿度过大,土壤板结、通气不良,也影响蜜环菌生长。三是要注意防治蚁害,若发现白蚁危害较重时,须在场地四周撒施呋喃丹驱杀,并在危害严重的菌床旁挖坑埋上松木片诱出白蚁再施白蚁灵集中杀灭。在菌材培育中,管理良好的菌床中挖开检查时,应达到以下标准:(1)菌材上无杂菌感染;(2)菌索生长粗壮旺盛,圆实有弹性,菌索尖端具较长的(6-8毫米)黄白色生长点,揭开树皮菌材里面布满菌丝,菌材无软腐和无黑色空软的菌索老化现象;(3)菌床中和菌材上无害虫寄生。达到这些标准,培育出良好的蜜环菌材是天麻栽培中高产稳产的基础保证。
二、天麻下种
1、下种季节:天麻下种季节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进行,也是天麻收获的季节,一般边采挖上年栽培的天麻,边将米麻、白麻下种到当年培养的菌床中。也可在次年初春的2~3月内下种,但当年培养好的菌材以当年秋季下种较好,天麻易接菌、产量高。
2、种麻选择:种麻要求无病、虫害斑痕,无创伤和冻害,鲜嫩白色至黄白色;手指粗细,短粗呈纺锤形,种麻表面无蜜环菌索及其他侵染痕迹。天麻的种麻分白麻和米麻,白麻较大,呈长形,顶芽明显;米麻粒小近园形。白麻做种时,每平方米(10根菌材)用种0.5公斤左右,栽培后主要收获大量的成品天麻(箭麻)和部分白麻;用米麻下种时,每平方米用种0.25公斤,主要是进行种麻繁殖,栽培后收获的是大量的白麻和少量的箭麻。种麻以有性繁殖和杂交培育的质量最佳,2—3代内增产显著,以后随无性繁殖代数的增加会渐差,故此无性繁殖的种麻不可连续多代使用,应定期(3至代)再以有性繁殖和杂交种麻来更换。
初次栽培从外地引种时,要注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种麻的区分,主要表现为:有性繁殖种麻较粗短,头大尾细,表皮嫩白光滑;无性繁殖的种麻呈长条形,表皮较粗呈土黄色。若有蜜环菌浸染的则表明种麻严重退化,不能再用。
3、下种方法:天麻下种时,先慢慢扒开表层覆士,拿出上层菌材放在旁边,并扒出填充土至露出下层菌材,在下层每根菌材两边和两端蜜环菌菌索较多的地方放上白麻5~6个,放白麻时要求顺菌材平卧,芽尖略向上,并尽量和蜜环菌索多接触。若用米麻可撒播于菌材间,2--4厘米的间距。第一层种麻下好后,即用填充土填至菌材上3~5厘米厚,再撒一薄层湿树叶后把拿出的上层菌材按原样放回排好,照第一层的方法播放第二层种麻。第二层种好后填充空隙,最后覆土在15厘米左右并盖一层厚树叶恢复至原菌床标准。这是在栽培场地中的固定菌床上下种。若原来采用的是活动菌床的菌材培养方式,只是在下种时,边在栽培场中开挖菌床,边将培养好的菌材搬运到菌床中进行下窖播种,其他如菌材排放、天麻下种、填充覆土等方法及顺序同固定菌床操作。
无论是固定菌床还是活动菌床培育的菌材,在天麻下种时注意检查菌材的发菌及腐熟程度。对菌材发菌欠佳的地方可补充部分用活动床方式培养好的短菌枝,或将菌材发菌较好的和较差的适当调换搭配。对于菌材培养较早、较小径材或较欹的菌材腐熟过度时,应加进部分新菌材,以保证生长后期有足够的养份供给。
4、田间管理:天麻下种后的田间管理与前期蜜环菌菌材培育时期的田间管理在内容上基本相同,也主要是注意对温度、水份、土壤疏松透气和防治病虫危害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控和管理,但在具体要求上与菌材培养期则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天麻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水份的调控就十分重要。
(1)温度调节:天麻下种后,即进入冬季的低温寒冷天气,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要注意在菌床上加草覆膜防止土壤冻结而冻伤种麻;第二年春季后进入夏季,气温渐高,海拔低的地方要注意保持地温(玻璃温度计插入地表以下10厘米左右测量)在18~25℃间,超过26℃对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均有影响,达到30℃时天麻、蜜环菌均停止生长。如果在8-9月份温度仍在30℃以上时,天麻即会腐烂。所以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在夏季要特别注意加盖荫棚,保持场地四周通风,尽量控制温度在26℃以下,不能超过28℃。为防止冬季上冻和夏季高温,于冬、夏季在菌床上加一层(10厘米左右)透气性好的覆土,也可防止冬季的低温上冻和夏季的高温危害,但在春、秋季要扒去增加的覆土,保持原菌床的覆土在15厘米左右。
(2)水份管理:天麻栽培中,不同的时期,对水份的需要显著不同,管理中通过对水份的调控,以达到蜜环菌能按天麻生长的需求而同步生长。水份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量的高低。在一年中对水份的要求呈小—大—小的规律,以下自天麻下种后按几个不同时期分别介绍天麻生长对水份的要求及管理的主要措施。
12月至3月控湿防冻。土壤含水量在30%,见墒即可。此期因温度低于10℃天麻停止生长,蜜环菌也只能微弱生长,不需较多水份,水份过多,也易上冻。同时在600米左右的地方,冬季暖和,低温在8-13℃间的时间若较长,又加上土壤湿度大,蜜环菌侵入种麻后继续较旺盛地生长,就会造成前期的“菌吃麻”现象,致使天麻产量下降,甚至无收。
4月至6月增水促长。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到60~70%左右,手握成团,落地能散。此期温度适宜,须特别注意满足土壤水份,保证天麻、蜜环菌同步旺盛生长。一般4月左右雨水较少,若长期无雨,应人工喷水加湿,采取勤喷细喷的原则,防止土壤板结不透气。也可按每窖挖一洞穴至上层菌材处,一次灌水20斤左右,待水渗入后填注洞穴。注意灌水时间须在每天上午12点以前进行。5月以后即进入雨季,一般能满足,但要注意特殊年份出现的长期干旱、做好抗旱准备。但在6月中、下的梅雨季节也需注意防止雨水过多。
7-8月降温降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即手握成团,触指能散。此期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要放高温外,还要注意土壤湿度不能过大,高温高湿,土壤板结不透气,天麻易腐烂。此期暴雨多,雨量大,经常注意清沟排渍,防止大水泡床。
9月至10月控水抑菌。土壤含水量控制在50%左右,即手握稍成团,轻捏能散。此期天麻进入生长后期,特别是9月下旬以后天麻渐近成熟,活力下降,若土壤湿度大,蜜环菌旺长,就会造成后期的“菌吃麻”现象,使大量箭麻被蜜环菌侵食消化后空壳内充满菌索,所以此期内要严格控制水份,严防秋涝,遇连阴雨时,要在菌床上盖膜防水,注意将厢沟围沟起深疏通。
11月进入深秋,立冬前后是天麻采收季节,要求土壤含水量30%左右,即手握难成团,泥不沾手,有利于天麻的采挖。
以上介绍的不同时期的温度、水份的管理,因海拔高度和各地纬度的不同会有季节气候早迟的区别,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加强管理。
(3)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均需要空气,所以在人工喷水抗旱、夏季暴雨后要注意检查,若土壤板结影响透气时,应即时用短齿钉耙将菌床表层覆土适当耙松打散,以保证窖内透气。
(4)病虫害防治。天麻栽培中,土壤湿度大,不透气时易造成病菌侵染,只要加强管理,注意检查,能较易防止。目前危害较大的是白蚁和老鼠等。平常检查中,若有危害时,即应施药毒杀防治,剧毒药物不能施入窖内,严防天麻农药残留。
三、采收加工
1、适时采收。11月初的立冬前后是天麻的采收季节,具体标准以挖窖检查,可见箭麻外表呈黄白色,尾端营养茎(母麻)自然枯萎脱落或已烂,即表示已可采收。采收时,先轻轻扒去表层覆土,逐一取出上层菌材,仔细从土中取出天麻,边取边按箭麻、白麻分别放入筐中,白麻和用作有性繁殖的箭麻不能碰伤,先在筐底垫一层青苔或细木屑,再按一层天麻一层青苔装入筐内运回。注意作种用的白麻和箭麻要防日晒、雨淋、损伤、霉烂。白麻、米麻应及时下种到新的菌床中去,做种箭麻及时用细湿沙堆存,妥善保管备用。
2、加工干制。需加工干制的天麻先以清水洗净,用大锅将水烧开,加2%的明矾,将天麻放入,大火煮至刚无白心时取出,放入清水中冷却,用竹刀刮去粗皮,洗净沥干后进烤房中烘干或晒干;也可用蒸笼蒸,水开上大汽后放入笼格中蒸至刚无白心时取出,放入清水中冷却,即时用竹刀刮去粗皮,再放入2%的明矾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洗净沥干水后进行烘烤或晒干。不论是采用水煮或笼蒸,均应按大小不同分别进行蒸煮,注意掌握好火候,过生过熟均会影响商品麻质量,也不利干制。
干制用烘烤和晒干均可,但量大时最好烘烤干制能保证商品麻透明微黄的外观颜色。用烤房烘烤时,先把烤房升温到40~50℃,将天麻平摆在烘筛中放入烘烤,并开排风扇排汽。在40~50℃维持4小时左右,然后按每小时升温2℃,到70℃烘至6~7成千时取出压扁平,再进烤房中以50~60℃烘至全干。也有在八、九成干时用炭火加少量硫磺燃烧烟熏20~30分钟,熏过的天麻色白透亮,不易生霉和虫蛀。烘干的天麻即时分级包装,一等品每公斤在30个以内,二等品在60个以内,均要求干燥无杂质、黄白色、半透明、肉厚坚实、无空心,无破碎,无霉变虫蛀;其余为三等品,要求干燥,黄褐色,包括空心、碎块、色次在内,但无霉变、异味、虫蛀。
四、天麻人工有性繁殖技术
天麻栽培中,连续多代使用无性繁殖的种森,会使种麻严重退化,表现为生活力下降,麻体易感染病菌,生产性能严重低下。有的地方采取异地引种和挖野等天麻做种源,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大面积栽培中,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有效的办法是采取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能在较短时向内培育出大量的优质种麻。有性繁殖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天麻的生产性能,还可通过天麻的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来改善天巷的品质,这已在天麻的生产中广泛推广应用,使天麻栽培的产量和效益得到成倍增长。
天麻的人工有性繁殖是选箭麻经培育使其抽苔开花,经异株授粉或不同品种间的授粉杂交得到天麻蒴果,天麻蒴果成熟即将开裂时采下,撕开果壳抖出种籽并拌入萌发菌菌种中后;即时播种在预先培养好蜜环菌材的菌床中,经6个月至18个月以后即可得到有性繁殖第一代的米麻、白麻,其操作技术并不复杂,简单易学。
1、菌材培养。用于有性繁殖的菌材培养与天麻栽培的双层平排的菌材培养方法和条件相同,但是培养的时间需提前到每年的3月初至4月中旬内进行(种籽播种前两个月),以便天麻种籽成熟后能及时播种。需在当年秋采挖种麻的,菌材可用4~6厘米直径的细木棒培养即可。
2、种麻准备。作种用的箭麻应选肥大、圆实、顶芽红润饱满、无损伤、无病虫危害的褐色斑块,节间短、节上鳞片明显,重量在_100克以上。种箭麻要在11月份挖天麻时选好留下,并及时在空闲房内或室外地上铺湿润细沙10~15厘米,平摆上种麻,间隔2~3厘米,再一层沙摆一层种麻,共3~4层,表层覆沙15厘米左右,在室外的要盖薄膜防雨,适当保持沙不干即可。温度在0℃~5'℃间为宜,最高不超过10℃,低温处理时间不得少于60天,这样经低温处理后,箭麻才能在春季正常抽苔、开花。
3、箭麻栽培。即是将箭麻栽植在细河沙或细沙质土的厢床上。因为靠麻体自身的营养能够完成天麻抽苔开花和蒴果成熟,所以不需加任何菌材及营养物质。
箭麻栽培可在室内外,地栽或箱、筐、塑料盆等栽培均可,育种箭麻少时,可用箱筐或塑料盆等盛沙土栽培,如果箭麻数量较大时,需在空闲房的室内或室外的塑料棚中进行地栽为宜。最好在塑料温棚中地栽,这样可提早抽苔开花的时间,早播种并有利提高当年米麻的产量。塑料棚地栽需在2月份内建好塑料大棚,棚边高需2米以上,长宽视需要而定,塑料大棚顶上还需设支架横杆盖遮阳网。
用塑料棚地栽的可于3月上旬(低山区)至4月上旬进棚栽培,先将地挖松整平,按60~70厘米作厢,长不限;厢间留40厘米左右的人行道便于操作为准,在厢中先铺细沙10厘米左右,顺厢的长度方向分两行摆放箭麻,摆放时将麻体稍紧按,并使芽头向上并两行相对,株、行距均10厘米左右,箭麻摆好再覆10厘米左右细沙。采用异地种麻相互授粉的,两地种麻各摆一行;采用乌、红天麻杂交授粉的,需先将乌天麻提前栽在其中一行培育,12~14天后再将红天麻栽在另—行中培育,注意调节乌、红天麻抽苔、开花、生长同步,花期相遇。培育中可分别将乌、红天麻中抽苔和花穗形成较一致的进行移植配对,以便人工授粉时操作。若箭麻个体大,抽苔较高,为防倒伏,在厢两头的两行中线位置上打木桩,木桩两侧各绑一根细竹竿,将两行天麻苔杆用塑料皮分别轻系在竹竿上。
当沙土中温度达12℃以上时,箭麻开始抽苔出土,5月上旬前后温度达19℃以上时开始开花。抽苔前主要是保温促使早抽苔,抽苔出土后除适当保温外,还需注意通风透气和有充足的漫散射光照,,但须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沙土含水量在40%左右,花期需空气湿度在70~80%。
4、人工授粉:天麻为虫媒花,雌雄同花,花药被药帽盖在合蕊柱顶部,花粉粘润不能自行散出,必须靠昆虫或人工授粉。天麻开花自花穗下部向上部逐渐开放,从第一株开放到母后一株结束,开放时间在12天左右。花朵开放在清晨时较多,上午次之,午后较少,人工授粉需在开花后的1至3天内进行,当天开的花在当天授粉最好,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授粉较好,注意雨天及露水未干时不宜授粉。
授粉前用2毫米粗的硬竹签削成一大针状的竹针,长6厘米左右,一端削细如针尖,另一端头部打磨钝圆光滑。授粉时左手轻握花筒下的子房,右手拿竹针先将花筒歪斜口处的唇瓣挑破并稍许撕去一点,露出合蕊柱(另一株的花也照此处理好)。随后用竹针尖挑开花药帽,粘取淡黄色花粉团块放在另一株花的合蕊柱下部的粘盘柱头(雌蕊柱头)上,再用竹针的圆头部轻轻按压涂抹一下,以使花粉和柱头充分接触。粘盘柱头上有粘液,花粉粘润,花筒虽小,但只要开花后及时授粉还是比较容易。这样逐一交互授粉,要仔细认真,防止遗漏,同时操作时切勿弄伤花底部的子房。花穗顶的花小,一般讲顶部摘除去掉部分花朵,以利下部的过时发育成熟。
5、适时采收。授粉后子房逐渐膨大,形成蒴果,17~20天后,种籽基本成熟,果实由硬变软,果色渐暗,纵向的6条脊缝明显,将要开裂前应即时采收为佳(第19天采收的种籽萌发率最高),采收时可将相邻的3~5个果实一同摘下。采下的蒴果装入纸袋,并记下果实颗数,并力求随采随播。放置时间长,种籽萌发率将迅速下降。若因天气或其他原因不能即时播种,可放在4℃的冰箱中贮存7~10天左右,也可在采收后把蒴果捏破,将种籽即时拌入萌发菌中存放5~7天后播种。
6、即时播种。天麻蒴果采收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尽量做到边采收边播种,这样可使种籽萌发率达到85%以上。根据箭麻栽培后抽苔开花、授粉到蒴果成熟,一般播种的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左右(小满前后),部分高山区可能在6月中旬左右。播种量按每平方米(10根菌材)用天麻蒴果10个左右,拌萌发菌2袋(瓶)。拌种时,先把萌发菌种从瓶(袋)中挖出放在大塑料盆中,将菌叶撕散,再找一广口瓶(最好是老式罐头瓶)将天麻蒴果捏破抖出种籽于瓶中,,瓶口用细塑料窗纱盖上扎紧,倒转瓶口将天麻种籽慢慢筛落在萌发菌叶上,边筛边拌,力求均匀一致。拌好的种籽分别用塑料袋装好适当扎口(勿过紧),并平摊摆放在干净的室内(严禁堆码),经二至三天萌发菌菌丝恢复生长又萌发出白色菌丝后可用于马上播种,我们经试验观察,认为如此处理后,萌发菌菌丝重新萌发生长将天麻种籽包裹后播种对天麻种籽的萌发更为有利。
播种时,把菌床表层覆土扒在一边,取出菌床中的全部菌材、菌枝及填充土,将床底整平后,铺一层(压实1厘米厚)湿润阔树叶,把已拌好的萌发菌按播种量分成两份,均匀地撒一份在湿树叶上,随后把蜜环菌材摆在其上,间距5厘米左右,空间摆放菌枝,用细土(或腐质土)填满空隙,覆盖至菌材上1至2厘米。同法再撒一层湿树叶,把另一份萌发菌均匀撒上,摆菌材、覆土种好第二层。第二层菌材上需覆土10厘米左右,床表面盖树叶3厘米厚,以利保墒。
7、天间管理。播种后的管理重点是抗旱防高温,同时高山区(采用低山育种籽在高山播种)播种较早的前期温度低,可用塑料拱棚尽量提升菌床中地温在18~25℃间,温度适宜后及时拆除。低山区及时搭好荫棚,高温季节加厚覆土,其基本的管理方法以及温度、水份的调控与前面天麻栽培种的田间管理大致相同,可参照执行。
8、种麻收获。一般播种后到第二年深秋的11月份左右采挖种麻,可获得有性繁殖一代的箭麻、白麻和米麻,当年采挖的只有白麻和米麻。这种有性繁殖的种麻活力旺盛,生长快,产量高,是多代无性繁殖天麻产品的2~3倍。其中收获的箭麻灭箭(用利刀在近块茎出削去芽嘴后沾少许石灰粉)处理后再按常规方法栽培,可获箭麻和大量的白麻、米麻,比用白麻栽培后的繁殖数量高两倍多。有性繁殖的种麻,经3至4年的无性繁殖栽培后又会逐渐退化,需再用有性繁殖的种麻来更换,以保证较好的栽培效益。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