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春季袋栽技术

一、物料准备
设备用品:灭菌灶、装袋机、接种箱、培养室、接种工具及温度计等;
原辅材料:木屑、麸皮、石膏、糖要求纯正、无杂不霉烂;塑料袋要求厚薄均匀、拉力强,酒精、甲醛、高锰酸钾、一擦灵,根据生产量准备;
培养室消毒:用作培养室的房间在生产前一个月开始清扫,石灰粉刷后用甲醛喷雾或加高锰酸钾密闭薰蒸进行多次消毒。
二、菌筒制作
生产季节:12月中旬开始至次年3月中旬内完成菌筒制作。低温迟熟品种先做,中温中熟品种后作,高山区可适当推迟至4月中旬;
配料:木屑(干)82%、麸皮16% 、石膏1%、糖1%。先将木屑、麸皮、石膏混合干拌均匀,再将糖用水化开后洒匀,最后逐次喷水2—3次翻拌,使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含水量一致。用手紧握料,手掌见水迹而指缝无水渗出为宜;
装袋:配料后应及时装袋,不论人工或机器装袋均应松紧一致,手抓筒袋无凹陷感为度,袋口须拧紧扎死,每袋(55×15)湿重在1.8公斤左右。装袋后需在地面垫编制袋临时堆码;
灭菌 :灭菌灶内应设两至三层格架, 底层离水面须20厘米以上,顶层装袋后与灶顶间应有20—30厘米空间以利蒸汽循环。堆码不能过紧,前后两排间也须留
接种 :袋间温度降到
三、菌筒培育
萌发定植:培养室在使用前一天,用气雾消毒剂或甲醛加高锰酸钾薰蒸消毒一次,地面可撒上石灰粉,用木板和纸板垫高10厘米左右,在其上堆码接种的菌袋,初次接种后可顺码堆放,每堆高1.2米左右,行间留20厘米以利通气。一般4天内关闭门窗不必通风,温度尽量保持在23℃左右,促使菌种尽早萌发成活;
恒温避光养菌:菌种成活开始生长时,须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在中午气温暖和时开门窗通风0.5—1小时,有杂菌污染的及时捡出进行处理;菌圈长到6—
后熟培养:菌丝基本长满菌袋时,须进行第三次打大眼通气,每袋30-50个眼,深
菇棚搭建:菇棚宜建在通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菇棚分内、外棚。外棚一般宽
转色管理:菌筒长满经后熟培养起泡后,即可进入转色管理,转色管理以摆放在菇棚内的层架上转色为宜,通风好透光均匀,前期需适当增加散射光促转色,后期根据品种适当调控,故此低温迟熟型品种如K03、K05、135等以转色完全,菌皮浅褐色为宜,中熟型如9608、939、908等可适当转色深一点,不能有白花点,菌皮适当厚保水好,抗杂性强,且可抑制出菇过多现象的发生。转色程度以通风透光促进转色或遮荫蔽光可抑制转色的方法来进行调控。在室内转色的更需注意通风透光,同时在早晚或气温低时翻堆,将地底层菌筒放在堆上部,并注意低堆稀码和通风透气以防止烧堆。翻堆时应轻拿轻放,袋内聚积成团的黄水应划袋后放出;
越夏管理:多年经验证明,菌筒转色和越夏管理以在室外菇棚内进行最为安全可靠。室内转色和越夏的,因堆码多,室内通风透光条件差,使转色慢、不均匀,夏季气温高,通风差,极易烧堆烂筒。而在菇棚内越夏的转色均匀,不需翻筒,管理方便。随气温升高逐步加厚遮荫物,六月中旬后到九月中旬,在棚内以不见阳光为准,外棚离地
四、出菇管理
适时催蕾: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温差、干温差、振动刺激均可促使原基形成,从10月上旬开始,939等中温中熟型品种可开始出菇管理,但要注意日均气温不高于
割袋出菇:催蕾后当袋内见到菇蕾长到小指头大小,刚接触到菌袋时,就要及时割袋出菇,过迟割袋幼嫩菇蕾受塑料袋压力极易畸形。割袋时沿菇蕾一周将袋划破四分之三即可,划袋后不要将膜片揭开,让菇蕾慢慢长出,划袋时只能将膜划破,不能伤及菇蕾和菇蕾一周的菌筒。要适当剔除过多过密菇蕾,使大小一致,疏密适宜。近几年已成功推广脱袋出菇技术,请参照我公司相应的技术资料。
花菇培育 :花菇是在温度低、温差大而且有微风吹拂、气候干燥的条件下逐渐龟裂形成的。但一直在这种干冷条件下菇蕾生长极慢而很不易长大。要使花菇形成既花白,又个大,需采取闭棚保温保湿促长和揭膜通风降温降湿催花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管理。即菇蕾长到直径
采收加工:香菇长大时应分批及时采收,采收时捏住菌柄旋转拔起,既要将菇脚全部拔出,又要尽量少带或不带菌筒木屑,以免损坏菌筒。作鲜菇出售的以菌膜不开为准,若加工干制的以菌膜刚破时即应抓紧采收,采摘后平菌盖边沿剪去带木屑的菇脚。干制菇以烘房加工的质量好,采菇后边剪菇脚边摆放在烘筛上,白天以日晒除去部分水分,傍晚进烘房烘烤。开始经35℃和大排风以除去湿汽,经4—6小时后可按每小时升温两度的速度缓慢升温到62℃,烘至八、九成干时停火,经自然冷却返潮(12—24小时)后再复烘至全干。菇含水量大,开始温度应在30℃,更应注意排风除湿和缓慢升温,防止温度高、湿汽大将菇闷黑。含水少或晒过一天的菇,可在进烘房时以40℃开始烘烤。
五、养菌及补水
每一茬菇采收结束后,菌筒要进行养菌管理,以便菌丝再分解木屑并吸收和蓄积养分。每次养菌的时间按秋季气温高时7—10天,冬季气温低时15—20天,第二年春季菌筒养分消耗多,养菌时间需相应延长。也可根据采菇后小坑中的菌丝萌发生长后,再次转色后也基本上达到了养菌要求。养菌期间菇棚内不能喷水,保持空气湿度在70—75%间,菇棚薄膜四周压紧封严,尽量提升并控制棚内温度到23—25℃间(最低20℃以上),晴天中午通风半小时左右。温度低时不要揭膜,不要翻动菌筒。这样保温控湿静止养菌,菌筒养分才能重新蓄积。
养菌达到要求时,就要及时对菌筒进行补水,补水以注水针插入菌筒内补水较好,可根据菌筒轻重灵活掌握,总体原则掌握在菌筒经补水后比补水前增重20—25%为宜。不要以水池浸泡补水,这样使菌筒养分流失多,损坏大,不易掌握菌筒补水达到一致。补水结束,菌筒不再滴水后即可关闭好菇棚,保温3—5天后就可进行下一茬菇的催蕾和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