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覆土反季节菇栽培技术

配料:木屑(折干)82%,麸皮16%,石膏1%,白糖1%。先将木屑、麸皮、石膏干拌混合均匀,再将糖用水化开洒匀,最后逐次喷水,翻拌2至3次,使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含水量一致,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无水渗出或松开料后手掌见水迹即可。
装袋:配料后应及时装袋,不论人工或机器装袋均要松紧一致,手抓筒袋无凹陷感为度,袋口须拧紧后扎死,每袋(55㎝×15㎝)湿重
灭菌:灭菌灶内应设置两至三层格架,底层离水面须
接种:袋间温度降到
萌发定植:接种前一天,培养室用气雾消毒剂或甲醛熏蒸消毒一次,地面铺上新地膜,再垫上木板和纸板,在其上堆码接种的菌袋,初次接种的菌袋可以顺码,堆高1.2~
恒温培养:菌种成活开始向培养料上生长时,须进行通风换气,一般在中午气温暖和时开门窗通风30~60分钟,有杂菌污染的要及时分析并找出原因进行处理;20天左右菌丝圈长到6~8厘米时,要及时翻堆打眼,每接种口周围打2~3眼,深
后熟培养:菌丝基本长满菌袋时,须及时进行第三次打眼,每袋30-50眼左右,深
选场搭棚:选水源方便,排水便利,荫蔽、少晒的地方,有凉爽的井水、泉水、水库水为最适宜。搭建高
作厢消毒:按
覆土准备 :4月上旬须准备覆土, 选用中粗沙或含沙量70%以上的沙土,过细的泥沙或粘土、壤土不能用,按每万筒准备30立方覆土量,暴晒后用800倍的优绿净溶液边堆边喷入土中,覆膜3-5天杀菌后摊开备用。
菌筒进棚:菌筒经培养成熟后,选无雨天将菌筒搬运至菇棚中呈井字形堆放于厢面上,经5~7天,使菌筒逐步适应外部环境,进棚时间在四月中、下旬为宜。晴天白天卷起草帘注意通风、透光,夜间或阴雨天放下草帘适当保温,防止有较大温差刺激菌筒而过早出菇。 后手掌见水迹即可。
炼筒转色:用锋利刀片在接种口的背面直向划口2~3条,割口一面朝下整齐的横卧摆放于厢面上,不要翻动,经10~15天左右,使菌筒逐步转色。若气温高于
脱袋覆土:菌筒转色达到80%以上后即可脱袋覆土,去除塑料袋及种块,接种口侧向摆放,厢两边横排,中间顺厢面排满,筒与筒间留一厘米间隙,再将准备的覆土盖于菌筒上,整个床面覆满,厚度以菌筒上一巴掌厚,覆土4-5天后用水管直接喷大水使土粒向菌筒空隙间沉实,陷空和不足的要补齐,用扫帚反复扫刷,使沙粒填满菌筒间的空隙,菌筒露出土面三到四指宽,菌筒上无泥沙为宜。在厢面安好喷水带。
催蕾:覆土完成后即可采用温差、干湿差的方法进行催蕾,连续3~5天喷大水,特别是冷凉的井水、泉水更好。第一次催蕾千万不能过强,以防出菇过多过密;每筒出菇6-8个时立即停止喷水,加大通风,抑制菇蕾继续生成。7-8月越夏期间不能催菇,以适当保湿养菌为主,让其自然出菇,立秋后再喷大水催菇。严防出爆菇菌丝活力下降而烂筒 在厢面安好喷水带。
出菇采收:菇蕾形成后,以少量多次喷雾状水保持菇蕾能正常生长为准,菇蕾长到2厘米以上时,一般应停止喷水(更不能淋水),根据天气增加通风,特别是连阴雨季节更应注意。香菇长到6~8分成熟(菌膜将破)及时采收,夏季温度高生长快,宜早不宜迟,每天1~2次。采菇时稍旋转拔起,将菇脚采净,避免霉菌侵染烂筒。雨季注意排水,防止雨水淋湿菌筒。高温天气要加厚遮阴物,喷水在早晚进行,气温高时不能喷水,否则菇体易生水锈斑。
养菌:每采完一批菇后应进行养菌管理,停止喷水,将沟水排干,降低菌筒含水量,菌筒间覆土陷落的要补齐,经7~10天养菌即可。7~8月高温期也应以养菌为主,少量喷水,干湿交替,适当偏干,有霉菌时喷800倍的克霉灵溶液。不能喷大水或拍打催蕾,否则损伤菌丝,病菌乘机侵入而烂筒。8月下旬后再喷大水再催蕾。
高温烂筒:烂筒现象主要发生在进棚转色和越夏期间,夏季高温、高湿霉菌、细菌极易生长和传播,同时高温下香菇菌丝活力下降,受损伤或管理不当则被霉菌、细菌侵染。防治措施以通风、降温、降湿为主,霉菌刚发生时每5~7天喷一次800倍的克霉灵溶液,厢面控制喷水,偏干管理。同时须加厚遮荫物。越夏期间菌筒不能过湿,更不能灌水降温。注意环境卫生,清除污染物。
虫害:发现鼻涕虫、蜗牛时,及时捉除后在菇棚四周撒干石灰粉。烂筒严重时菇蠅也多,更加剧病菌传播,可在棚内悬挂敌敌畏棉球驱赶。
地雷菇:地雷菇是指从覆土下长出的菇,主要是覆土未填满和落实,菌筒间有空隙,发生时及时摘除并填满覆土。第一次覆土过迟,在覆土前菌筒受温差、振动刺激原基已形成,则在覆土后形成大量的地雷菇。此类情况只要注意及时覆土,4月中、下旬气温急剧变化时须防止较大温差和振动刺激菌筒即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