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品为香菇、木耳、平菇、草菇、金针菇、鸡腿菇、蜜环菌、茯苓等各种食(药)用菌种及各种菌产品 服务热线: 0086-717-381067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 栽培案列

段木香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17-04-21

一、香菇生长的环境条件

了解香菇的生长发育条件对指导栽培实践十分重要,以下主要从点种定植期、养菌期、出菇期为主介绍,香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香菇菌丝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0~25℃,在5℃以下和33℃以上停止生长,38℃以上即可死亡;香菇原基在8~21℃形成,8~12℃分化最好,有10℃以上的温差刺激能使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适温在15~20℃左右,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温度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总的来说养菌期比出菇期的温度要高。

 2、水分  菌丝在菇木中生长最适宜的含水量为35~45%,代料栽培菌筒培养料含水量55~60%为宜。点种时树木含水量在30%以下成活率不高,20%以下菌丝生长极差。养菌期菇场中空气的湿度以65~75%为好,不宜超过80%,温度过大,菇木易生杂菌,出菇阶段菇木的含水量以60%为宜,干湿差刺激也能促使原基形成。原基形成和菇蕾期要求空气湿度在80~90%为好。而子实体生长期空气湿度在60~70%间易形成花菇。总之在养菌期比出菇期对水分的要求要小。

3、空气香菇属于好气性菌类,生长过程中,当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过多,氧气不足时,对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甚至死亡。同时空气不流通有助于杂菌的滋生。养菌期菇木含水量过多,导致菇木内空气少,也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

4、光线  香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给予光照反而有害。当菌丝发育成熟进人出菇阶段时则需要有充足的散漫射光,但不宜太强的阳光直射,完全黑暗条件下一般不出菇,光线不足,其出菇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如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等。

5、营养  在许多木材中均具有香菇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壳斗科树种的木材中所含养份最适合,树皮下的形成层营养最丰富,边材次之,心材最少,故菌丝在形成层生长最迅速。树皮含养份很少,主要作用是减少水分的蒸发,防止杂菌侵入和保护菌丝生长。

6、酸碱度 香菇喜生长在酸性环境中,菌丝生长以PH5.0~5.5最适合,PH3.5~4.5适宜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一般菇树均较适合,但在碱性较大的场地不宜堆放菇木。

总之,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对香菇的生长发育起着综合作用。在营养条件完全满足的条件下,决定能否进入出菇阶段的重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和光照。当原基形成后,能否继续生长发育,关键是能否保证通风换气,保证足够的水分、空气湿度和一定的光照。菇蕾期空气湿度宜高,但随子实体发育逐步降低空气温度有利于优质厚菇和花菇的形成。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应根据气候的变化灵活掌握和尽量创造最适宜香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高产优质香菇的获得。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总体管理原则是:前期保温保湿,保证菌丝定植;中期通风限湿,促使菇木养菌;后期变温变湿,喷水催蕾出菇。

二、香菇段木栽培

(一)备料选场

1、树种选择  一般壳斗科、桦木科的树种均适宜香菇。但以树皮厚薄适中,不宜脱皮,木质坚实,心材少而边材厚,营养丰富的阳坡地生长的树木为好,出菇多且质量好,要根据资源情况适当选择。

2、砍伐时间  一般在立冬至立春(11月至翌年2月)间砍树均可。但高山、低山季节变化的时间不同,具体应掌握在秋季树叶七成发黄时开始到翌年春发芽前,尤以秋季叶黄时点种为最好,树木养份丰富,成活快,气温渐低,杂菌少。

3、备料要求 砍树后最好不要马上剃枝,等半月左右剃枝断筒后就可立即点种。树木较粗的或枫香树等不宜干燥的树种可在25天后开始剃枝断筒。这样干燥适宜,养份回流到主干,杂菌少浸染。砍树后马上断筒的,自砍树之日起一般掌握树径在14厘米以下的在15~20天的干燥时间为宜,20厘米以上的树木在一个月左右。时间不能过长,适当偏湿一点,不能过干,否则影响成活率。若是在干旱时节砍树,又是阳坡和山岗上的树或树木较小的,干燥尽量缩短。反之则可稍长一些,剃枝断筒后要马上在刀口和断面上涂石灰水,并堆放在干燥通风处,以防杂菌浸染。另外对树皮较粗又厚的可刨去老皮,但切不可伤到内皮,这样既有利出菇又可清除杂菌及害虫等。

4、菇场的选择  菇场要选在背北向南或向东南较平整开阔的地方,不能选在空气流通不好的谷地或深山的沟底。要求水源方便,又要排水良好,场地不能太湿,有高大落叶树作荫蔽的林地菇场比较理想,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整理阴蔽不足的地方。无此条件的可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搭设人工荫棚菇场。菇场建好后要在周围及场内开好排水沟并认真清扫整理,在地面撒上石灰粉,防止白蚁和抑制杂菌滋生。有白蚁的地方要在四周地面撒西维因、灭蚁灵等,此两种药均不能和石灰混用,以免失效。老菇场不宜长期使用。

5、荫棚标准  目前较多采用人工菇棚,但不论什么样的菇场,其荫蔽度要根据季节和不同的栽培期适当调节,夏季宜二阳八阴,春季宜四阳六阴,冬季可八阳二阴,有利提高菇场内气温,当年点种的菇木宜荫度大,已在出菇的菇木要适当增加透光,以利出菇,同时菇棚高度应在2.5米以上,以利夏季通风凉爽。四周以枝条围栏,不能遮盖太严,要保证空气流通,防止在郁闭条件下,杂菌滋生危害。

(二)点种及定植期管理

1、点种时间性  自11月至翌年3月底均可点种。气温在5~15℃以内适宜香菇点种,其成活好、杂菌少。所以较适宜的点种时间一般在11~12月上旬和2月中,旬至3月底。但在高山和低山区有区别。同时要根据点种时间安排好砍树时间及菌种合同的签订准备工作。

2、菌种选用  一是要根据栽培目的选取用不同的品种,以收干菇为主的要选用低温、中低温,大叶肉厚的高产优质品种;以出售鲜菇为主的则可选用出菇范围广的中温、中高温型品种。二是要看菌种质量须纯正无杂菌,菌丝洁白粗壮,均匀一致,无老化松软或干缩现象。三是要看菌种是否成熟,不成熟的菌种点种后成活率差,充分成熟而又适度的菌种是木屑全部变为淡黄色,菌香味浓,结实有弹性,易掰成块。对于未成熟的菌种需马上点种时,要放在干净的地方保温15~20℃左右,使其充分成熟后即可点种。

3、点种要求  首先是点种密度和孔的深度,一般沿段木长的方向孔距在3-4寸,横的距离在2.5-3寸。一米长直径12厘米的段木可打孔四行,每行8-9个孔,成梅花形错开,两端和伤口孔要打的近些。又粗又老的硬质段木因发菌慢要适当密些,反之则可稍稀些。同时注意先点种树细、皮薄易于的段木,并将其分开堆码,以便后期管理。打孔的深度以人木(不算皮)1.5厘米为宜。另外点种时要尽量掰成小块填满无空隙,轻按一下,即可。不能把菌种弄得很碎,更不能塞得过多过紧,以免对菌丝损伤口严惩严重而影响成活。另外,点种时不能在太阳下和受雨淋,要边打孔,边点种,边盖盖。当天不能点种的就不能打孔,以免杂菌浸染。另外,点种时树木过干的,需连续2~3天将树木淋水预湿后再点种。

4、堆码方式  为有利菌丝萌发定植,点种后应堆的紧密一些较好,有利保温保湿。一般在较干的菇场内或干旱季节以竖式顺码成长不限,宽1.5米的长堆或直径在2米左右的圆形堆;在较湿的菇场中或阴雨季节以横卧式顺码,下垫枕木,堆高以1.2米左右为宜,堆码在菇棚中时,春季温度在10℃以上时不可覆盖。若还未打荫棚和气温低于10℃时,或寒冷干旱季节最好用薄膜覆盖,上而再用新鲜无霉的稻草、苞谷杆或树枝叶等覆盖,并须注意经常揭膜煽动以利通风换气,稻草、苞谷杆易生霉菌,不能直接盖在刚点种的菇木上。

5、定植期管理  点种后定植期内管理的总原则是保温保湿,促使菌丝早萌发、早定植。根据点种的季节、气候情况以及点种时段木的干湿程度不同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主要是避免寒冷干燥气候的影响,但不能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定植期内每10天至半月翻堆一次。初次翻堆一般不必喷水,以后根据段木的含水和场地湿度及天气雨水情况适当补水,并检查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要及时补种,补种的菌种要原点种的是同一品种。定植期的管理很重要,成活率高、定植快是整个栽培管理中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点种后遇长期干旱天气时须经常喷水抗旱,并加厚覆盖物保湿,以确保菌种成活并发菌良好。

定植期不能过长,冬季点种时在40~60天即可,只要接种孔内的菌丝萌发并已开始长入周围的木质内,孔周围的木质变为淡黄色,就达到定植的目的。因为长期较紧密堆码和保温保湿的措施容易招致杂菌的浸染。特别是春季点种较迟的更应注意。此时温度逐步升高,时间在一个月左右,一般在4月底均应结束定植期的管理,按养菌期的堆码方式和方法进行管理。总之应根据气候情况灵活掌握。菇木在越夏期要堆架在荫棚中,荫度在95%以上,严防日晒,同时也应注意通风,以防高温高湿杂菌滋生。

(三)养菌管理

1、养菌目的  养菌有两种不同的阶段,一种是当年点种后菌丝已定植并开始向木质内生长的段木;另一种是已在出菇的菇木在出菇季节前后和收菇后到下批出菇之前这段时间的养菌。养菌的目的相同,都是促使菌丝在菇木内充分生长发育和蓄积养份,但在管理方法上稍有区别。

新点种的段木养菌主要是促使菌丝快速生长,尽早发满整根段木,能有效地控制杂菌的浸染。所以在整个养菌期需经常翻堆倒筒,温度控制在22~25℃间,这样可促使菌丝生长快速均匀。而老菇木的养菌主要是在出菇季节中使菌丝充分分解吸收菇木中养份,蓄积后为下茬出菇做准备。所以老菇木除在越夏期间的养菌可以翻堆倒筒外,在出菇季节不能随变翻堆,因翻堆搬动有刺激出菇作用而影响养菌充分。同时老菇木为使养份蓄积充分,养菌期的温度控制在20~23℃间,因温度偏低时可减少菌丝自身在呼吸代谢过程中对养份的消耗而利于养份的蓄积。新老菇木养菌期的水分管理大致相同,但要注意老菇木松软易保水,新菇木易失水,须防干旱。

2、管理方法  养菌期不同于定植期的管理,主要是控制菇场中的湿度不能过高,湿度大不仅杂菌多且菇木内含水多而缺少空气反而对香菇菌丝生长不利。所以通风限湿是主要管理要求,管理方法一般按以下几项措施:

(1)养菌期不论新老菇木均宜在荫棚中或适宜的林地菇场中进行,不能再用覆盖物直接盖在菇木堆上。菇场中要保持通风,经常清除杂草、排除积水。根据不同季节调节荫度的大小。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应注意加大荫蔽,严防日晒。冬季减少遮荫物,增加光照和提高菇棚内温度。

(2)堆码的方式也不同于定植期。在较干燥的菇场中可采用复瓦式堆架,复瓦式堆架的高度可根据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每排菇木向上的端头尽量和横木平齐;在较湿的菇场中和菇木点种较湿的,以及老菇木的越夏期间可采用井字形堆架,每层4~6根,但不论何种堆码方式,菇木间应留有5厘米以上的间隙以利通风,这样可使菇木表皮适当干燥,不仅减少杂菌浸染,又可促使菌丝向菇木深处生长蔓延。

(3)翻堆间隔的时间比定植的时间可适当的长一些,一般在春秋可一个半月左右一次,夏季应每月翻堆一次。若遇连阴雨天可将复瓦式改为井字形堆架,并增加菇木间的空隙;若遇长期干旱天气,要将井字形堆码改为复瓦式排放,并尽量架低以便于吸收地潮,菇木过干裂口过大时可在早晚少量喷水以防菌丝干死。

 3、养菌时间和标准  新菇木养菌管理一直进行到出菇之前。但要按所点香菇品种出菇早迟的不同,应仔细检查菇木是否养菌成熟,菇木养菌成熟的皮下菌丝浓白,木质为淡黄色并有很浓的菌香味,按压树皮时手感松软有弹性,表皮可见部分菇蕾将突出而形成的十字形裂口。已出过菇的老菇木要根据所点香菇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和养菌程度来确定养菌时间,也就是说在进入秋季后,适宜该品种的出菇温度季节到来和养菌充分时,即可结束养菌管理而进行喷水催蕾,还有当秋菇收完后,同样要按养菌期的要求管理,使菌丝充分发育,再蓄积养份。这段时间的养菌大致在10~11月间,此时气温不太低,养菌时间一般需20~30天即可进行冬菇的催蕾管理。冬菇结束后,气温低,养菌的时间约需50天以上,一般要到3月上旬左右才能进行春菇的催蕾,具体按不同品种的出菇温度来确定。另外即使是低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也应在6℃以上,应尽量避免在元月份的严寒时节催蕾,特别是高山地区,很易使菇蕾冻死。

养菌时间的长短除根据养菌季节温度的高低来确定时间外,还可根据采菇后在菇木上留下的凹坑中菌丝的颜色来确定。采菇后,凹坑中菌丝会重新生长,初期成浓白色,以后会逐渐转色形成棕褐色的菌皮,仔细检查所有采菇后凹坑中均已转色,也说说明达到了养菌的要求。

养菌的作用和养菌期的管理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它直接影响到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每批菇结束后到下批菇出菇之间这段养菌时间的养菌,因在出菇季节中,气温低、时间短,更应加强管理,促使菇木中菌丝尽快恢复生长,重新蓄积养份。更不能在一批菇收完后,紧接着又进行喷水催蕾,迫使出菇,这样只能使菇木中的菌丝量和蓄积的养份一次比一次少,造成产量和质量很快下降的恶性循环。严重时由于新菌丝量少,养份不足再加上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使菇木中菌丝全部死亡,杂菌乘虚而入致使菇木报废,所以说加强养菌管理和保证菇木养菌良好是高产优质的关键。以往的资料介绍对此强调不足。在出现正常出菇一两批后逐渐地产量质量明显下降或完全不出菇后,往往被认为是菌种后劲不足、品种退化的原因,而实际中很多是因养菌不足而造成的。

(四)喷水催蕾

到了出菇季节而又养菌充分的菇木,要及时进行喷水催蕾出菇。一是不能耽误出菇季节时间;二是养菌时间过长,菌丝成熟过度易造成已积累的养份又被消耗损失。

香菇是变温结实性的菇类,温差和干湿差以及适当的振动刺激均可使原基很快形成。催蕾过程虽时间不长,但其管理方法既不同于养菌期的管理,也不同于出菇后生长期的管理。香菇原基形成的温度要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低,同时,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菌丝生长时要多。但在菇蕾形成后除菇木中含有足够生长的水分外,需要适当降低湿度和不能再向菇木上喷水。具体可按以下方法管理。

1、喷水时间  喷水时间首先要菇木是否养菌良好,再就是要根据所栽培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来决定。如是高温型第一批秋菇宜在9月上旬开始,中温的宜在9月下旬,低温型宜在10月中旬开始喷水;冬菇(第二批)一般宜在12月上旬喷水,春菇(第三批)若是低温型种宜在2月下旬,中温型种在3月中旬,高温型种宜在4月初开始喷水。但目前栽培品种多,特性各异,有些种从低温到中温间、中温到高温间,甚至从低温到高温期间均能出菇,同时还有高山、半高山、低海拔的丘陵地之分。所以具体开始喷水催蕾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香菇品种的出菇温度特性以及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灵活掌握。

2、菌丝发育   成熟后需足够的水分才能形成原基,补水的方式有自然雨淋和人工补水。自然雨淋是在出菇季节如遇有2~3天的小到中雨,即将养好菌的菇木倒放在地面,使其充分接受雨淋。人工补水现有浸泡和喷水两种,浸泡补水快、补水充足,宜在清洁河水中进行。但浸泡对菇木损害大,易使菇木中养份流失,还有因浸泡水分充足出菇过多、个小,含水量大而品质差。所以目前提倡在无自然雨淋时应借助自来水、自流水及喷灌设施将菇木进行喷淋补水为好。同时要注意一次补足水分,促使出菇整齐,保证原基形成后到子实体长大采收的生长过程所需的全部水分。但也不能使菇木含水过多而影响香菇品质。一般早晚两次将菇木全部淋湿,连续3~4天即可,具体可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3、催蕾方法  前面已提到温差、干湿差和振动刺激均有催蕾出菇的作用。其中干湿差通过补水可以做到。温差刺激可利用天气冷暖变化以及在白天将菇木覆盖提高温度后而在夜晚揭开降低温度,这样人为拉大白天和夜晚之间的温差在10。C以上。这种方法在冬菇、春菇的催蕾中比较适宜,效果明显,覆盖物用薄膜、稻草等均可。若在第一批秋菇时用较凉的井水、泉水来给菇木补水也能起到温差刺激作用。振动刺激目前也有几种方法。一种是将立架的菇木推倒后喷水,或是将菇木横卧顺码后喷水,堆高在50厘米左右为宜,过高补水不均匀。这样可节约用水,还便于在冬季覆盖进行增温,开始有菇蕾形成后再立架长菇;另一种方法是将立架的菇木不动,在喷水后用木榔头在菇木的端.头用力敲打2~3下也可。总之,喷水和催蕾是连续进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利用温差、干湿差、振动刺激来促使菇蕾形成。但须注意的是采用推倒和横码覆盖方式催蕾的,只要有部分菇蕾开始出现,就应立即结束催蕾再将菇木立架长菇,切不能过迟,过迟则影响菇蕾的进一步生长。

在栽培中对一些低温迟熟型的老品种和从野生种中选育出的品种,由于保留其野生种的特性,必须采取喷水催蕾的方法才能促使其出菇整弃。有些品种在有足够的水分和温差刺激即能出菇,而有些品种在此基础上还必需加以振动刺激才能出菇或出菇较多。随着生产发展,近年来应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一批香菇新品种,实际栽培证明,香菇杂交种不仅高产早熟,而且出菇整齐,菇峰明显也是普遍而显著的特征。到了出菇季节,只要有适当的水分就能成批出菇,有无温差刺激不甚重要,甚至根本不需要振动刺激。如果同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催蕾处理,会使蕾形成过多过密,长成的香菇均为盖小、肉薄、柄长的劣质菇。所以对一些香菇杂交种来说,催蕾处理一定不能过份,一般只要有适当的自然温差刺激即可,不必再加振动刺激,同时补水方式只能采用人工喷水和自然雨淋,绝不能用浸泡补水。人工喷水也要控制喷水量,同样不能补水过多。如果是利用自然雨淋补水的,遇长期阴雨连绵时,要掌握好菇木在补水适宜时,要及时用薄膜在项上覆盖以免继续淋雨。只有这样适当控制菇木的含水量,避免菇蕾发生过多,才能使大部分的杂交种香菇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这是今后栽培中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催蕾的时间、方法和强度除因不同品种而有区别外,在不同的季节中也有不同。中温型品种在9月上、中旬即可开始出菇,但此时期气温较高,香菇生长快,开伞快,柄长盖小,品质差,所以要尽量推迟催菇时间,在10月上旬要严格控制笫一批菇的出菇量尽量少,以便留有充足的养份生长冬菇。冬菇品质好,售价高,力争高产,这样才能做到优质、高产、效益好。

(五)架木长菇

1、架木方式  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生长需要通风透光,同时为便于采摘,需采用适当的架木方法。现大多当数为人字形架木,人字形架木比较适宜但占场地大。另外是复瓦式或井字形架木,占地比人字形小,但通风透光性比人字形差。无论哪种架木方式,菇木间应留有10厘米间隙。特别是复瓦式架木,菇木间空隙更要保证。同时注意根据场地的干湿情况决定架木的高低。干燥场地可将菇木架低离地近些,潮湿场地将菇木尽量竖直架高一些,或采用较稀的三角形堆架。

2、菇蕾期管理  菇蕾期是指原基长大后破皮而出如指头状,此期易受干旱枯燥空气的影响和易受冻害。故在菇蕾期若遇0℃以下的低温冻害和长期干旱,空气枯燥时,须注意保温保湿管理,可在菇场周围临时增加一些挡风设施,维持菇场湿度保证菇蕾能继续生长。或直接在菇木上用塑料薄膜、稻草等物覆盖。盖薄膜的时间不能过长,并要经常检查。或采取盖、揭的方法交替进行。只要低温过后,气温在6℃以上时,或菇营长到五分硬币大以后,一般就不能再继续覆盖。同时因为经常喷水催蕾后,菇木含水适宜,能供给生长,一般情况也不能再向菇木直接喷永。菇蕾期过后,就比较能耐干旱和诋温的影响,故可逐渐加大通风透光,以利优质花菇的形成。

3、花菇的形成花菇是在比较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菇木中香菇菌丝发育良好,蓄积的养份多。

2)菇木中含有能满足香菇子实体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3)菇蕾形成后,温度低,日夜温差在10℃以上。

4)子实体生长期间,环境干燥,空气湿度低,有微风吹拂。

以上四个条件,前两条是菇蕾形成的物质基础,可以人为的创造满足,后两条属于环境条件,在深秋、冬季和早春一般较易出现,在上述天气条件影响下因菇木含有足够的水分和养份,能供应香菇菌肉细胞正常分裂生长,而外界气候条件不适,空气干燥,气温日夜差别大,使菌盖表皮细胞不能和菌肉同时一样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后,这种天气持续时间越长,裂口开的越深越多,最后形成白色明亮、菇肉致密的优质花菇。

花菇的形成主要靠环境条件,但与品种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关系。高温型品种的出菇温度较高,出菇季节雨水多,香菇生长快,很难有花菇形成。所以应尽量选用低温、中低温型,肉厚的中、大叶型品种,其出菇季节内就很容易遇到花菇形成所需要的特殊环境条件,产生大量的优质花菇。

(六)采收加工及后期管理

1、适时采摘  香菇菌盖长到八成大小,菌幕完全拉破时即可采摘。若采摘过迟肉薄开伞,香菇的干物质重量不会增加,但品质却严重降低,实际收入减少。所以在香菇生长时期,应每天上午坚持采摘。特别是天气转阴将要下雨时更应及时采摘。花菇有连续几天的大雾笼罩也能使明亮花纹转暗而成褐花菇,使等级降低,采摘时应挟紧菌柄基部,旋转将菌柄全部拔起,若菌柄残留在菇木上腐烂后易招致杂菌和虫害的滋生。

2、干燥加工  香菇采摘应尽量在晴天上午进行,边采边用炕筛及时摊晒,晚上即进行烘烤。这样即可减少燃料消耗,及时干燥,又可保证菇形园正、品质好,还能使香菇通过一段时间的烘烤而增加香味。烘房以热风干燥式较好,避免直火式烤烘,更不能烟熏。

烘烤时先将炕房加温到40℃左右,放入香菇后,尽量开启进风和排风口,以利湿汽排出。随后缓缓升温,10小时后升到65℃左右,并适当关小进排风门,并稳定在这个温度烘烤到八九成干为止,取出装包或堆在一起经l~2天的冷却返潮后再在60℃下复烘干为好。因一次烘烤干燥易使菌褶和菌盖边缘焦碎,而菌盖和菌柄交接处不易干透。若在雨季采收或含水量较大的鲜菇,在进炕房时温度宜掌握在30~35℃左右.并尽量开启进、排风门,并以排风扇加大排风;促使湿气及时排除,温度更应缓慢上升,防止温度高,湿气大而使菌褶变黑。

烘烤干燥的香菇要及时分级后密封贮存,还要经常检查,防止霉变和虫蛀而造成损失。

3、采菇后的管理  在香菇采收后,养份消耗很大,需要再重新恢复菌丝的生长,为下一批出菇蓄积养份。 所以在秋菇收完后,菇木原样不动,不能喷水,尽量控制温度在20~23℃间,进行养菌管理。冬菇结束后菇木也不能喷水,但冬季气温低,可减少荫棚上的遮盖物,增加挡风设施,提高菇棚中温度,或适当堆码后覆盖薄膜,以利保温保湿促进菌丝生长。整个管理工作均再从“养菌管理”开始,又经“喷水催蕾”和“架木出菇”等阶段进行新的一轮的循环。

4、越夏管理  春菇采完后,气温逐渐上升,月平均气温超过23℃后已不利于出菇,一般从5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菇木的越夏养菌期。为争取当年秋菇的产量,越夏期间养菌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夏季的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环境易造成菌丝衰竭死亡而杂菌等乘虚浸染。所以在入夏前,应整修菇棚,尽量加大菇场的荫蔽,避免烈日直射菇木,遇长期干旱时,在早晚适当喷木保湿,防止强烈阳光和高温干旱造成菇木中菌丝死亡。同时结合翻堆倒筒,经常检查,防止杂菌害虫,清除杂草,暴雨季节及时清沟排渍,保持菇场内凉爽通风,使菇木中菌丝体有一个良好的蓄养环境。

当年点种的菇木,由于菌丝在菇木中还充未分生长蔓延,入夏后更应加强管理,促使菌丝在菇木中快速生长。一般年份中七月底以前因在梅雨季节,阴雨多,多为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要注意菇场清沟排渍,清除杂草,还需将菇木的堆架尽量摆放稀疏以利通风。同时还必须在20~30天内要翻堆或倒筒一次,使菇木上下调换,这在连阴雨后要特别注意。但在8月上旬以后,雨水减少,又多为高温干旱季节,此期若干旱时间达半月以上时,要结合翻堆倒筒,在早晚适当喷水抗旱,防止菌丝因干旱过久而死亡。在夏季高温高湿和高温干旱又日照强的环境下,均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杂菌滋生,所以加强越夏管理,是保证菇木发菌良好,又无杂菌浸染的关键。

已出菇的老菇木由于菌丝发育充分、菇木松软,保湿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也不宜受杂菌浸染,但要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时间过长使菇木中菌丝闷死。所以在入夏后,不仅要随时清除菇场内外以及四周杂草,保持菇场内凉爽通风,还要注意菇木的堆架方式。七月底以前的梅雨季节,可采用井字形堆架,地面用石头或砖块作枕,每层放4~6根,每根之间要留有空隙,堆高在1.2米左右,遇长期阴雨时可在堆顶盖薄膜防止淋雨过多。春末菇木堆架一定要掌握好在适宜的时间进行,一是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出菇季节,掌握好在春菇结束后;二是要掌握在有7~10天的晴好天气,菇木含水少,已不能出菇时进行。否则,菇木一经搬动就又有菇蕾发生,特别是中温型品种更要注意。初夏时节所长香菇品质差,应尽早抓住时间采取堆架,控制出菇的发生,同时在堆架初期有阴雨时,还要注意用薄膜在堆顶上覆盖遮雨,防止淋雨后又有菇蕾发生。但是到了8月中旬以后,由于雨水逐渐减少,常出现高温干旱的气候,所以在立秋前后,即时将上述堆架方式改为人字形或复瓦式或较低矮的井架式堆放,这样也为秋季出菇做好了准备。

总之,越夏管理中菇场的环境条件是基础,根据我们近几年的经验,要使菇场在夏季既荫蔽好,又通风凉爽,应大力提倡使用人工林地菇场。有计划地在适宜做菇场的地方栽培落叶速生用材林木或经济林木树种,株距3.5米*3.5米。第一年栽1.5米的树苗,到第二年后就基本能达到菇场的要求。人工林地菇场不仅夏季能满足菇场要求,而在秋季逐渐落叶后又能满足菇场光照,提高冬季菇场温度,有利于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人工荫棚搭设不仅费工费料,而且在夏季要添加遮荫物,到秋季至冬季时又要逐渐减少遮荫物,同样又费工费时。遇大风大雪时还容易倒塌。所以无论从人工费用或生态条件上比较,人工林地菇场均优于人工遮萌棚菇场。当然有自然林地的经整理后作菇场就更好。

(七)杂菌害虫的防治

  1、杂菌的预防危害菇木的杂菌种类很多,除木霉等霉菌外,大多数为木腐菌,菌丝生长适温一般在25~30℃间或更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和受烈日照射的菇木上发生严重,生长很快,大量分解吸收菇木养份,对菇木危害大。部分杂菌还能分泌出抗菌力强的物质杀死香菇菌丝。杂菌一旦侵入菇木,就不易根除,所以目前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加强栽培管理,根据香菇菌丝与大部分杂菌生活习性的不同,尽可能创造出香菇菌丝生长的良好条件,促使菌丝在菇木中快速旺盛地生长,尽量减少杂菌繁殖的条件和能力,是防治杂菌的有效方法,一般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菇场应选择在通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方,周围的枯枝、落叶、杂草、腐木等应经常进行清理消毒和烧毁。

2)保护好段木树皮,树木断筒后立即在伤口断面和剃枝处涂上石灰水,老树皮厚杂菌多,应适当刨掉老粗皮。同时尽量提早点种,在断口、伤口处适当增加接种穴数,以便在气温较低杂菌不易生长时香菇菌丝能布满控制这些地方。

3)点种后的堆码定植时间不能过长。定植要求达到后要及时进入养菌期管理,改变堆架方式,增加段木间空隙,特别在阴雨季节,应注意经常翻堆,增加通风,保持段木表层干燥,并用1000倍多菌灵液每半个月喷雾防治一次,连续3~4次。

4)夏季要加大菇棚荫蔽,防止烈日直接照射菇木和降低菇场内气温,保持菇场内通风和排水良好,控制菇场湿度,减少杂菌滋生条件。

5)杂菌感染少的菇木可用刀彻底挖出后涂生石灰水,感染较多的菇木刮除杂菌后隔离堆放,严重感染杂菌的菇木应尽早清除烧毁,以防继续传播蔓延。

2、害虫防治  在香菇栽培中的害虫主要有蛞蝓、蜗牛、白蚁等。蛞蝓和蜗牛主要危害子实体,在初秋和春季雨水多时危害较重,可在地面和菇场周围撒石灰粉和草木灰,或喷洒一次0.5%的五氯酚钠溶液,可有效的驱杀。10~15%氯化钠(食盐)溶液喷洒菇场也可。白蚁对菇木的危害严重,蛀食菇木及菌丝体,使菇木不能出菇。可在白蚁出入的主要穴路中喷射灭蚁灵等药剂,也可在菇木上涂1:1的煤焦油加防腐油的混合剂,同时有兼治杂菌的作用。

除上述比较常见的杂菌虫害外,其它杂菌害虫的防治也可参照部分药剂的使用范围应用:但在菇木出菇时,不能直接向菇木喷施,也免有些药剂的残效期长对香菇造成污染。同时有些药剂熏蒸作用也可使香菇子实体产生过敏性药害(如敌敌畏等)。所以在使用中一定要慎重,不可滥用。

 

电脑站 手机站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博优科技